2012 Yamaha YZF-R1-黃世釗戰車
首頁 > 新車測試 >2012 Yamaha YZF-R1-黃世釗戰車
2012 Yamaha YZF-R1-黃世釗戰車
  • 撰文:Adam
  • 車輛測試:黃世釗
  • 協力:萬里達車行/萬里達車隊
  • 攝影:Adam/Hong
  • 上載日期:2012-07-23

基本資料規格表





大約一個月前,本誌詳細介紹了1998-2012 Yamaha YZF-R1的進化史,至於新款R1在賽道上的表現,則交由為萬里達車隊奪得泛珠賽冠軍的黃世釗解說。
 


Yamaha萬里達車隊簡介-擁有半世紀歷史

原名「山葉」的Yamaha,萬里達在60年代取得港澳總代理權後,前萬里達車行掌舵人莫淇先生認為「山葉」過於文靜,而「躍馬」更能表達Yamaha的個性,這是取自Yamaha的拼音而來。談到香港賽車的展史,不得不提已故Yamaha躍馬總代理萬里達的掌舵-莫祺先生。這位為賽車奉獻畢生精力的傳奇人物,不單成功將Yamaha扎根香港,他的地位,更可以指派車廠派出頂級日本車手及戰車,參戰被喻為最危險之一的澳門GP,因此可以想像莫老先生的地位。在他全力推廣賽車活動期間,當年新手賽及高級組(只容許新手賽冠軍參與)幾乎清一色使用Yamaha戰車,除此之外,更壟斷賽事成績,這位車壇巨擘於1995年與世長辭。擁有超過半世紀歷史的萬里達車隊,最近再次囊括泛珠1公升及600 Supersport冠軍,而駕駛2012 Yamaha YZF-R1參賽的是中國超級電單車賽(CSBK)冠軍的黃世釗。





萬里達車隊在珠海賽道的維修站。

 萬里達車隊合照,攝於2012 CSBK第一站肇慶。


● 在六月中舉行的泛珠賽天氣變幻莫測,正好考驗車隊的決策能力。


● 泛珠賽事讓1公升及600戰車同場比拼,各自有獨立組別。


● 黃世釗賽後接受本誌訪問。 

Yamaha YZF-R1-Traction Control乾濕地大派用場
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(包括WGP250)的黃世釗,多年來都是駕駛Yamaha車輛參賽,近年專注在600 Supersport比賽的他,偶然也會參加1公升級的賽事。去年,黃世釗已有駕駛使用十字曲軸R1參賽的經驗,因此他可以輕易比較新舊款R1在賽道上的分野。

說回6月中泛珠賽前的狀況,車隊不幸遇上物流障礙,因此只有零咪的R1在正式比賽前3日才運抵珠海賽道。由於時間緊迫,車輛的電腦Mapping程式調校,例如點火、噴油、前後避震設定、試車及適應新車等等的工作,幾乎壓縮在星期六完成,就連排位賽也用作調校戰車之用。再者不穩的天氣,半乾濕跑道與大雨交替出現,打亂不少車隊的陣腳,使設定車輛添加困難。

基本上,2012 R1並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,外型只作出輕微的修改,但新車重點是加入可提升騎士安全及駕駛技術的TC(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)。雖然在街道上使用TC的機會不多,又或者騎士無法察覺電腦已經介入,但首次使用配備TC戰車參賽的黃世釗,接受訪問時也大嘆新科技帶來的好處,並謂在乾濕地之間效果更為明顯。 


 比賽當日初段時間是乾地。


TC及馬力選擇在濕滑跑道上效果更顯著,提高安全性之餘,並且可以降低輪胎損耗。


比賽當日突然傾盆大雨,所有車手必須返回維修站更換水胎。


●圖片是黃世釗隊友李鄭鵬的YZF-R6,他也為車隊奪得600組的冠軍。

本誌問黃世釗2012 YZF-R1跟上一款R1有甚麼分別,他說原裝R1已是一台擁有極高穩定性的超跑,現在比賽用的戰車的前後避震也經過專業技師調校,還有先進電子儀器協助,出彎的穩定性大幅度提升。但他也承認近代R1有較闊大體積及偏重,因此在未有駕駛前已有先入為主的感覺。

但他在正式駕駛時卻完全沒有笨重的操控感,雖然R1算不上超靈活的Superbike,但轉向反應跟一般一公升跑車分別不大。原因是車廠擁有豐富數據,明白到甚麼的引擎擺放角度、前後避震設定及整體平衡性有利車輛的轉向性能,但說到底,關鍵是車輛是否有適合騎士駕駛的調校。他更說一台機車笨重與否,騎上車輛後不久便可以輕易察覺。

外型近乎原裝Yamaha YZF-R1
由於賽例嚴格限制車輛改裝,因此戰車的外觀跟原裝車無異,正如萬里達車隊資深工程師昌哥說車上的裝備可輕易買到。昌哥說得沒錯,但軟件同樣重要,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為車輛及車手進行度身訂造的調校,即使擁有頂尖的裝備,車手是無法將車輛的性能發揮,而他們之間多年來建立的默契,非金錢可以代替,這就是車隊的重要性。


雖然黃世釗的R1跟原裝車分別不大,但更換了Yamaha YEC賽車電腦後,已將封印的馬力釋放。另一方面,換「腦」後車輛調校更具彈性,例如車手要求在某轉數或某檔位需要更強的加速力出彎,工程師可以利用軟件編寫及設定引擎的火位及供油,改變油門反應,並且可以使馬力輸出更線性,一般來說,工程師可為車手編寫2至3個Mapping供比賽進行中轉用。配合適檔的頭尾牙設定及更換排氣管,車輛的馬力及加速力,原裝車是不可同日而喻。

雖然黃世釗表示新舊款R1的座姿及駕駛感覺分別不大,但2012 R1最大優點是換「腦」後保留了原裝車A、B及STD三個馬力模式,即是說車手可根據天氣狀況及需要任意調校,而上一款R1換「腦」後則取消該功能。 


 賽道上的跑車必須移除車頭大燈。


 在泛珠Race 1中,黃世釗與駕駛Kawasaki ZX-10R的加拿大車手Dan Kruger大鬥法。


 在Race 1及Race 2,加拿大車手Dan Kruger 曾給予黃世釗不少壓力。


● 黃世釗詳述新舊款R1的分別。

黃世釗續說在任何情況下油門控制十分關鍵,同時是車手技術的表現,但太強的打滑,代表馬力輸出太多或油門控制太快,為了確保在濕滑跑道上有穩定輸出狀態及安心感,並要在大開油門出彎一剎那讓輪胎發揮咬地性及降低損耗,因此據從未使用馬力模式及TC的黃世釗表示,在緊迫測試時間下摸出STD(基本)及將TC調至第4格(共7格,格數越多代表電腦抑壓越大)比較適合濕滑的珠海跑道上使用。正如前述,工程師還會根據黃世釗的要求,編寫2個Mapping,藉此提升線性的油門反應及改變油門加速反應。

可是單靠馬力模式不足以舒緩濕地的打滑,黃世釗說即使R1的TC只是街道級,並非世界級設備,而換「腦」後也可進行調校設定頭尾輪轉速差距啟動TC,稱為Slip,但最終因時間緊迫而使用原裝設定,雖然如此,他認為暫時仍可應付當日比賽的需要。他進一步解釋選用STD配合TC第4格的原因,是因為即使出彎時供油過多導致尾輪打滑,但車尾沒有讓你手足無措的失控感,相反,可清晰感到尾輪甩尾及打滑的狀況,簡單說這是線性及可控制的甩尾。至於油門反應較強的A模式,加劇了尾輪打滑,而B模式卻過份抑壓了馬力輸出,因此STD有最佳的平衡性。

事實上,黃世釗並不會全程使用以上的設定,他說要根據需要不斷作出調整。例如某個彎容許更大馬力出彎,他會在攻彎前的直路改變馬力輸出及減少TC的干擾。編者問在變更過程中會否引致出錯?他說由於操作簡單,並已基本掌握了電子裝備及設定的加減速反應,例如TC,只會在一至兩格範圍變更,因此不會影響判斷。

有2衝感的十字曲軸
很多開過十字曲軸R1的騎士表示有2衝車的反應,黃世釗十分認同,他說在高速
退檔時,一台擁有一公升排氣的直4超跑只有輕微Engine Brake也感到奇怪,而每次像是高速「飄」入彎深的感覺,跟當年駕駛2衝車的感覺十分相似,但初接觸時需要一點時間適應,可是取得信心後,這種反應更有利高速過彎的速度。(完)


●車身顏色忠於Motogp Yamaha車隊。


由於賽事有嚴格改裝限制,因此外型跟一般街車無異,但工程師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調校。


●黃世釗的戰車跟一般街道的R1有甚麼分別,本誌先由駕駛艙介紹。可以這樣說,外觀跟原裝車分別不大,但前叉芯則改用Ohlins,但車輛更換了賽車專用的Yamaha YEC電腦及龍筋(電線)後,軑把上的按鈕完全改變功能,而賽例規定掣動油壼必須包裹著,避震跌車後滲漏在跑道上,影響其他車手。


● 已改用Ohlins前叉芯,左前叉頂調校Compression(下壓),右負責Rebound(回彈),上眼鏡上寫有壓及伸。 


● 理論上要購買Yamaha YEC賽車電腦並非難事,但安裝至車輛後怎樣進行正確的調校,因為還要配合場地的需要、適當的頭、尾牙配搭、點火時間、空/燃比等等,這些複雜的數據及計算,非編者及一般車迷能夠理解。


● 更換Yamaha YEC賽車電腦後,高低燈按鈕改為Mapping 1及2選擇按鈕,車隊技師已寫入兩個供油程式,車手可根據天氣及環境選用合適的空氣/燃油比例的設定,改變油門反應。
● 指揮燈按鈕變成Pitlane Speed Limiter,利用電腦限制轉數提升,即使不斷扭動油門,車速限制於設定範圍內,避免駛入維修站後因車速過快被扣分。
● 響按按鈕成為快速電子轉檔器Quick Shifter,升檔時無需縮油,令轉檔過程更快速及準確,雖然只節省0.0幾秒的時間,但積少成多,對分秒必爭的賽事來說極之重要。
● 七段式TC(循跡系統)供選用,在濕滑賽道上有效減少尾輪打滑,而且操作十分簡單,只要按上或按下便可改變。


● 上一款R1改用Yamaha YEC賽車電腦後,A、B及STD馬力模式選擇被廢掉,2012款則保留此功能,配合技師寫入的兩個Mapping及3個馬力模式,車手在變幻莫測的天氣下作賽有更彈性選擇,這當然需要在賽前測試不同加速反應,至於死火按鈕及著車按鈕則沒有改變。


● TC及A、B、STD馬力模式一目了然,方便在比賽期間選用。


2D Data Logger戰車數據記錄儀
● 過去,電腦科技未流行前,大偈根據經驗及車手的要求進行調校,若然遇上表達能力有限的車手,很容易遇上溝通的問題。如果車手表現欠佳,更可以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。隨著科技進步,透過收集的數據,並利用電腦輔助分析,然後對車輛各種的硬件進行微調,還有是電腦系統能夠記錄車手的剎車點及油門開啟角度等數據,車手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改善駕駛技術,提早開油門或延遲剎車時間,造出更快的圈速。有了這些裝備後,車手的表現無所遁形。一套2D價格不便宜,可以購買一台沒有出牌的機車,而一套基本的2D配件包括,頭、尾避震感應器、顯示屏、數據接收器、圈速計時器、儲存電腦及GPS發射器等。

而設於軑把上顯示屏雖然能夠展示多項數據及擁有轉檔提示燈,但技術人員一般將數據下載至電腦後才進行分折,此顯示屏最大功能是圈速顯示,由於車輛已拆除匙膽,按鈕是全車電器開關。


圈速發射器/圈速接收器-擺放在賽道的衝線位置,將圈速傳送至戰車給車手觀看。



● 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器-透過GPS,車隊可從Pit站接收戰車的數據,例如車速及水溫等等。


● 前後避震感應器(紅色)-在比賽或試車期間,車手未必能夠完全感應車輛各方面的性能,以頭及尾避震為例,透過感應器收集的數據能夠清楚看到是否太軟或太硬,然後重新調校,藉此改善吸震及彎向性能。雖然車輛改用Brembo 4活塞放射式卡鉗(非monobloc),但黃世釗表示掣動力仍需要進行改良,而前輪右下角是TC的感應器。



  戰車數據記錄儀-數據先儲存在數據記錄儀,然後可利用USB接頭將資料傳至個人電腦內進行分析。


●改用必備的Ohlins TTX系列產品。  


● 原裝的電子Damper移除,改用傳統武器,方便調校。


● 賽道必備的Brembo直推式剎車總泵。


●AKRAPOVIC排氣管最大功效是減磅,還有改善中段的馬力輸出,而排氣聲像是V2跑車,與一般直4跑車有明顯分别。


●為了防止水溫過高會引致機器「腳軟」,車輛改用了多支WSBK車隊採用的MB MOTORSPORT大水箱,即使在炎熱天氣下作賽,水箱溫度只維持在約90度。



● 收集高溫機油鐵罐,避免倒流風鼓內。


● 綁有橡膠圈的掣動腳踏,營造更佳的 「回彈」效果。


●引擎基本上只更換了錚口(汽缸墊片)。


● 頭尾牙需要重新配搭。


●大部份都是原裝部件。





 
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,請按讚
 

加入我們的專頁,便可以得到最新的摩托車消息了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完-按這裡返回主頁



 


會員感想分享

racingboy 2012-07-26 11:11:18
Great~!
總計 1 個記錄,共 1 頁。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
E-mail: 用戶名: 匿名用戶
感想內容:
評論等級:
驗 證 碼: 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