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HRC社長專訪-堀池 達(Yamaha是我們的老師)
首頁 > 趣味專題 >前HRC社長專訪-堀池 達(Yamaha是我們的老師)
前HRC社長專訪-堀池 達(Yamaha是我們的老師)
  • 撰文 / 攝影:Adam
  • 鳴謝:燦基電單車行有限公司
  • 上載日期:2012-12-07

Satoru Horiike
●拍攝地點:珠海賽車場 ●時間:2010年9月10月

 



 
堀池 達(Satoru Horiike)-個人簡介
1976年-精密機械工程科畢業
1978年-博士前期課程(機械工程專科畢業)
1978年-加入本田HRC(開發車輛包括79年NR500、85年NSR500/NSR250)
80年派到本田開發部(R&D) 開發車輛包括:量產車NR750,RVF/RC45(當年Superbike)
95,97,99年CBR600F及98年VFR800Fi等。
90年代中被委派成HRC的取締役(即社長
(06年由他帶領下的本田車隊奪得Motogp總冠軍,車手是Nicky Hayden)
現職是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公司-副總經理Vice President

(內容回顧)在2010年,燦基在珠海賽車場舉辦Honda VFR1200F試車活動,他們邀請了兩位重量級人物前來,分別是前GP500及現役ALL JAPAN車手伊藤真一,而另一位是極具江湖地位的堀池 達先生,他除了是前HRC社長外,2006年更帶領希頓(Nicky Hayden)奪得Motogp總冠軍,他也是NR500及NSR250的設計師,能夠跟他做訪問,是編者的榮幸。由於當時正製作車架的專欄,因此內容涉及車架的問題

honda本田
●2006年,堀池 達先生(左2)帶領Honda及希頓奪得Motogp總冠軍,而柏度沙是首年擠身Motogp並奪得第5名,該年第二及第三名是羅絲及卡庇羅絲(Loris CAPIROSS)。

HONDA

NICKY HAYDEN
堀池 達先生收藏了2006年希頓奪世界冠軍穿戴的頭盔。

Satoru Horiike
能夠與本田高層對話的機會是難能可貴,還記得當日駕駛VFR 1200F後正在更換皮衣時,堀池 達先生親自走到編者面前問:「是否需要訪問(因為前日晚宴上已約定),我在樓上等你(珠海賽道的會客室)」。老實說,此刻令我受寵若驚,還有在接近一個小時的訪問裡,他有問必答,例如對Yamaha的看法時,他的答案更叫我吃驚。 
 

honda本田
在訪問前一晚,燦基安排了盛大的晚宴,編者趁機會詢問車架設計師堀池 達先生有關車架的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(m):Adam (堀):堀池 達(Satoru Horiike)
(m):除了電單車外,你有沒有參與汽車開發?
(堀):沒有。
 
(m):最喜歡哪一台車輛,為什麼呢?
(堀):你的意思是指生產性街車,還是賽車?
 
(m):任何車種。
(堀):我最喜歡是1985年的NSR 250,你知道誰是史賓沙(Freddie Spencer)嗎?當時的NSR 250及NSR 500的車架都是由我設計,該年史賓沙同時奪得GP 500及250的世界冠軍。
 
(m):雖然這台車已推出市場一段時間,但仍有不少香港車迷希望買到一台狀態良好的NSR。
(堀):買?買?(臉上充滿疑惑的表情!)你或者誤會了,我指的是史賓沙奪得世界GP250冠軍的戰車!
 
(m):哦!哦!哦!我以為是街車版的NSR 250!(以笑遮醜)你還記得該戰車花了多少時間開發?
(堀):時間非常短暫,大概只花了5-6個月時間,是因為本田的NSR 500採用二衝的V4引擎,而我們的工程師將它一分為二,變成一台V2機器,所以引擎的開發比較容易。至於車架及其他部件的開發也沒有遇上太大障礙,雖然當時本田沒有製造GP 250戰車的經驗,但我們在測試車輛前已預備大量部件,在試車期間逐一更換,並將史賓沙(Freddie Spencer)的圈速紀錄下來,找出能夠造出最快圈速的最佳配搭,這些經歷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妙極!而史賓沙除了是出色的車手外,更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試車手。
 
(m):本田曾於60年代贏取GP 250的冠軍,對於85年的NSR 250研發有沒有幫助嗎?
(堀):由於60年代舊戰車的科技太落後,因此沒有幫助。
 
(m):你喜歡二衝程還是四衝程的機器,點解?
(堀):我較喜歡四衝程機器,因為進入本田後就參與四衝NR 500的開發工作,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四衝程是本田的傳統,至於二衝,由於廢氣太臭及不環保,所以我不喜歡,但無可否認它非常強勁,很容易產生更大的馬力。
freddi spencer
●傳奇車手史賓沙不單止是最年輕世界冠軍,他於1985年同時奪得GP500及GP250雙料冠軍,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而堀池 達跟史賓莎的關係非常良好,記得史賓沙出席本田位於茂木賽車場的博物館開幕典神時,特別多謝了堀池 達設計的車架,讓他奪得1985 GP250世界冠軍。

honda nsr
外國媒體指出本田當年利用NSR500的V4引擎切開一半,成為了NSR250的引擎,編者終於透過堀池 達先生口中証實這傳說。

●2衝NSR500的V4引擎。

freddi spencer
●上圖是NSR500,下圖是NSR250,史賓沙同時奪得1985年冠軍,可想而知他當時的體能及技術是無人能及

honda nsr
 
(m):你對本田先生的印象是怎樣?傳聞他非常討厭二衝機器?
(堀):當我進入本田後就在賽車部門HRC工作,因此有幸與本田先生對話,在工餘時間,他是一位非常非常友善的前輩(堀池 達強調),在工作期間卻極之嚴肅,除此之外,他經常給予我們不少保貴意見及教導,對於當時年輕的我來說終身受益。我並不覺得本田先生非常討厭二衝,他更認為這是性能極佳的機器,他只是希望我們這班工程師能研發不同類型的機器。
 
HONDA
 
本田創辦人-本田 宗一郎

(m):是誰決定NR 500採用鋁合金monocoque(單體式車架)車架?有什麼好處呢?聽聞該車架經常出現斷裂?
(堀):於1978年加入本田HRC前,其他的工程師已進行了多個龐大的會議,並已經製定了NR 500的規格,但當我加入研發隊伍後,我就聽到上頭說本田的戰車需要”Evolutional(進化的)”的機械及裝備。固此NR 500採用四衝程(當時GP 500的戰車以二衝為主流),橢圓形活塞,Up side down(倒Fork),16吋輪框及monocoque車架。
 
至於是誰決定採用鋁合金製造的車架....是由其他工程師決定,因為我當時只是個boy(新人),基本上只負責繪畫車架的圖則。而monocoque的好處是重量輕,並且非常容易控制車架不同部位的剛性及厚度。
 
可是車架的維修及保養成為一大難題,即使車架與引擎之間還存有名為"Cassette System快拆式"的概念(用最短的時間將引擎拆下),但由於引擎的氣門旁邊藏有太多電線及零件,導致"Cassette System"的效用大大減低,甚致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拆卸工作。
 
除此之外,由於引擎的穩定性較低,所以每次試車後必須將引擎拆下作子細檢查,我曾聽過技師們需要花通宵時間才能修復引擎。而頻密的拆卸使問題接踵而來,事關當時的車架精密度較低,每次將引擎裝回車架後會出現移位,但卻不會影響穩定性。以我所知,除了之前所講的技術問題,車架未曾出現斷裂的情況。

honda nr500
●NR500,開創本田V4神話的GP500戰車。

HONDA NR500
●這就是1979年第一台使用橢圓型活塞的GP500戰車,採用單體式車架(頂上的橫樑),引擎佈滿密密麻麻的線路。

Satoru Horiike
橢圓型活塞,本誌稍後製作相關特輯。
honda frame

當時車架精密度有限。
 
(m):當時你對Yamaha的車架有甚麼印象?
(堀):Yamaha及Suzuki在GP 500擁有豐富的經驗,當時,They were our teacher(他們曾是我們的老師),而我們經常看著他們(科技)。
 
(m):你介意They were our teacher出現在文章內嗎?
(堀):啊,No problem!本田於60年代全面撤出賽車壇,是因為本田全力進軍汽車市場及汽車比賽,直至70年代尾才重返GP 500,當時,我們的電單車賽車知識貧乏,因此需要老師。
 
(m):從NR 500的開發過程中有甚麼得著?
(堀):......這個問題非常好(想了很久),正如之前所講,我們在賽車方面需要從頭開始,因此需要更多時間開發,再者我們多是新入職的工程師,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,NR 500研發過程中除了技術層面有得著外,更學懂如何運用時間。
 
(m):全碳纖車架會否在賽車場流行嗎?
(堀):我相信機會相當高,因為它的好處是更容易控制車架的剛性及輕量化,可是多年前在日本鈴木賽車場測試後,根據多個Test Rider(試車手)的意見,他們認為全碳纖製的車架及鋁合金車架的最大分別是Spring Rate(彈簧常數:包括避震部份,影響車輛穩定性),而且性能不及鋁合金車架好,即使經過反覆的測試,最後還是放棄,如果現在用最新科技繼續開發,我相信我能夠克服上述的技術問題。

 YAMAHA YZF500
 
(m):開發新戰車的過程是怎樣?
(堀):你意思是全新開發的戰車或是改良戰車(同一款型號,但年份不同,如本田2008 RC211V至2010 RC211V)?因為她們的開發過程完全不同。
 
(m):全新開發的戰車。
(堀):以NS 500為例(3缸二衝程),在設計新車前,我們會進行(Big discussion)非常詳盡的會議,議題包括:點解本田不能夠打敗Yamaha?點解Yamaha(YZR 500 二衝)的戰車那麼快?我們怎樣能夠做出更快的圈速?怎樣將引擎造得更纖巧?等等....之後,就會為車輛製定規格,究竟使用四汽缸還是二汽缸等等。
 
而會議初期,大約只有3-4個人員參與討論,之後就會雲集不同部門的工程師,例如車架部、引擎部及避震部等等,而每個部門大概有20-30位工程師,目的是進行更深入的討論。
 
(m):設計車架時,你認為(1)引擎體積(2)車架的剛性那個較重要?
(堀):引擎體積是最重要,我之前曾跟你解釋,好像新款的VFR 
1200F的引擎體積,跟舊款VFR 800體積已非常接近。
 
(m):在賽車方面,那個部份最重要?(1)車手、(2)引擎、(3)輪胎、(4)掣動、(5)技術人員、(6)電子儀器(如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)及(7)金錢。
(堀):缺一不可。

(m):我曾經有個想法,如果Rossi當年轉投Suzuki的話,很大機會輸掉比賽!
(堀):但以我角度來看,Rossi取勝的機會仍然相當之高,因為他實在太出色。

honda本田

堀池 達先生參與以下車輛的開發工作:
HONDA NR750
HONDA NR750

HONDA RC45

HONDA RC45

HONDA CBR600F
HONDA CBR600F
 
(m):你認為2012年MotoGP的賽事,如果容許參賽隊伍駛用生產性街車引擎是好是壞?這樣會否減慢電單車科技的發展?
(堀):由於MotoGP戰車的引擎,車架及輪胎與生產性街車是完全不同的車輛,無論是開發成本及維修都十分昂貴,如果真的容許使用生產性街車引擎,相信可以降低參賽成本。
 
我不認為會減慢電單車科技的發展,以引擎為例,不外乎是由活塞、連桿、波箱及供油系統等組成,這些零件都可以進行改裝,現在使用的電子燃油噴注、電腦、軟件及電子儀器,使用到任何引擎上都可以進行開發。
 
(m):現在的(世界賽WSB)Superbike戰車與MotoGP戰車的實力接近嗎?
(堀):除了車架之外,兩種戰車引擎的馬力輸出已非常接近。
 
(m):MotoGP戰車應否繼續採用Traction Control嗎?對車手有好處嗎?
(堀):Yes!相比舊戰車,現在MotoGP戰車的馬力相當驚人,如果沒有Traction Control,車手是無法控制引擎的最高峰值(最大馬力輸出),因為有很多賽車場都需要用到最高的馬力輸出,否則難以取勝,除此之外,有了Traction Control(循跡系統),車手更可以隨時大開油門出彎,減低High-side危機,安全性大大提高,雖然如此,說到底,車手的技術仍然非常重要,因為是人開車,而非車開人。(完)
 

nicky hayden
能夠跟堀池 達先生做訪問,機會千載難逢。

 

 
 
 
 


 

會員感想分享

總計 0 個記錄,共 1 頁。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
E-mail: 用戶名: 匿名用戶
感想內容:
評論等級:
驗 證 碼: 验证码